Kissin和Ashkenazy合作萧一的消息是年初就听说的,但是因为不来香港,所以在朋友的鼎力支持下决定去首尔听。一个是以十二岁之龄现场录音萧邦两首协奏曲的神童,一位是萧邦大赛出身的钢琴家兼指挥,两者都与萧邦有千丝万缕的牵扯,让人有种缺席了便是人生一大憾事的感觉。
盼了几个月,11月17日这天走出首尔的地铁,秋意正浓,微微有些小雨,跟着地图的指示来到了首尔艺术中心的音乐厅。音乐厅以暗棕色装潢,整体看去舞台凹陷,有一种洞窟的感觉。ashkenazy如今已经白发苍苍,但走起路来神采奕奕,kissin则是一如既往的慢慢地走,倒是比前两年在香港瘦了一些。熟悉的交响部分响起,我才忽然意识到自己在异国他乡,听着我喜爱的钢琴家弹我最爱的曲子,不禁有一种感动油然而生,让人潸然泪下。
交响部分起得很慢,这大概是我听过的偏慢的萧一,钢琴进入以后,两串上行琶音都按照乐谱标识,快慢有致。第二主题的部分,kissin的音色美得令人窒息,清晰而温柔,每一个音都感觉千回百转,自上而下的一串legatissimo,rubato有着他一贯的特色,自然而流畅。到了tranquillo的地方,曲子的速度仍然很慢,尤其是小节第一拍的交响部分稍微强调,感觉钢琴部分和交响部分的呼应多了起来,音色比录音更为立体。之后接的几个连续下行半音阶,就比传统演绎更加明显地放慢速度,每个音都异常精致,包括左手的旋律线也听得非常清楚,但这一段交响和钢琴没有对得很齐。曲子转到E大调的第三主题,便是优美的音乐旋律,其中八度部分几个重音,渐快渐慢,处理得一点都不生硬和单调。而且即使是八度来演绎旋律线,连续性和歌唱性丝毫没有被破坏。在节奏变快的欢快段落,和弦倚音有一个小失误,大概是整首曲子唯一一处较明显的失误。
在呈示部与发展部之间的乐队演绎很独特,鼓点非常明显,有一种抑扬顿挫的停顿感。发展部从第二主题开始,然后由大段的上下琶音组成,有种延绵不绝的整体感,每个乐句结尾的顿音都得到了足够的重视。这段好像音乐是自发行走的,钢琴家的作用就只是推波助澜,一波一波的渐强浑厚,直到fff的出现,坚实雄厚。再现部和呈示部和呈示部类似,就是对比更加强烈,特地注意了一下第三主题接头的踏板,三个半音装饰音是在前面和弦的踏板里面,高音D会稍微留长,其他声音逐渐消失,然后中央D才来开头。尾声部分是我最期待的,事实证明这段的演绎比当年12岁的版本更加游刃有余,左手的提落衬出一种流畅的翻滚感,右手旋律又挑得分明,整体听来内容无比丰富雄厚,迎来整个第一乐章的结束。
第二乐章萧邦曾在书信中提到,是描绘一幅beloved landscape(喜爱的风景),cantabile非常优美,中央B的声音朦胧而高远,即使未受音乐训练的友人都觉得仿佛整个大厅都安静了,只有这一个音透过静谧传入耳际。也许年龄的积淀更多的是表现在慢板的处理上,也可能因此,kissin四十岁的这一版萧邦,比当年十二岁的录音更加稳重从容,歌唱的内涵更加丰富,每个连音断音毫不马虎,47小节之后的段落,旋律摇晃着,就好像带着人摇晃进去心中最美的风景,有一抹月光撒在半夜的湖水上,有微风抚过脸庞。而agitato的地方,音色变化则非常明显。我最爱的第二乐章的部分就是101小节开始的装饰音,好像梦幻的精灵蹑脚从身边经过,之后随着大段的连音,人仿佛做完了梦,慢慢回归现实。在115小节之后的那些旋律,速度慢了下来,这是我在别的地方几乎没有注意过的,比始终如一的流畅突然多了一种留恋的感情。
第三乐章的节奏倒是没有比以前慢,全乐章都活泼且跳跃性极强。若是对比十二岁的录音,感觉符点更加夸张,利落的提腕让旋律旋转而行(如60小节的部分),因此听起来更加俏皮。100小节开始的交响部分让人印象深刻,铜管非常出挑,也强调了节奏型,和钢琴相一致。kissin的踏板一向不拖泥带水,如208小节处,基本上没有踩,每个双音都整齐清脆。三个降调的变奏部分慢起,然后换调处又减慢,所以吸引了人很多注意力。从356小节开始有颇具萧邦特色的琶音,收尾相接很紧密,让人有目不暇接之感。
加演曲目,谐谑曲第二首,和D大调圆舞曲(Op. 64/1)。谐谑曲速度很快,可能没有乐队需要配合,自己发挥自如。而加演的圆舞曲是他经典的加演曲目,通常都是最后一个。在这首曲子之后,乐团首席起身离场,热情的观众才没有再继续鼓掌。值得一提的是,无论上半场的协奏曲,还是下半场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,都没有人在乐章间鼓掌,而叫好的时候也都是按国际惯例喊bravo,这点让人印象深刻。
大致总结一下这场音乐会,就是kissin的音色非常扎实,强音也好弱音也好,都是随着重量扎到底的,一点都不飘忽。另外kissin曾经自己表示过,会慎重录萧邦协奏曲,而这场音乐会似乎是有DG录音的,我因此觉得幸运。而这一版本和年幼时浑然天成的版本最大的区别应该就是速度,稍慢的速度让每一个音的处理臻于完美,对于kissin这样年轻时靠技巧成名的人,如今似乎已经更重视音色和理解了,因此这是一版精心雕琢过的萧一。最后就是,可能因为ashkenazy的钢琴背景,这次的交响部分存在感很强,和钢琴的呼应很频繁,有很多录音中或者以前现场忽略的旋律突然得到了重视,让交响部分一下丰满起来。
为了一场音乐会而如此奔波,这大概是我目前做的最疯狂的几件事之一。